第四届上海“明星工地”表彰大会在四建集团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
6月15日,第四届上海“明星工地”表彰大会暨2018年度“明星工地”现场观摩会在四建集团承建的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市住建委巡视员江小龙,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会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上海报业集团总经理陈启伟等出席并讲话。徐征表示,在参与建设众多重大工程过程中,集团始终坚持施工不扰民,持续打造“文明工地”升级版,大力推广文明施工经验,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坚持文明施工承诺,以提升文明施工测评指数为目标,以提高工地管理水平为己任,展示负责任的国企形象。
作为第四届上海“明星工地”表彰大会暨现场观摩会的主场,上海图书馆东馆是上海文化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实施“文化东进”战略、“一轴双心”城市文化新布局的重要一环。项目自2017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如今雏形初现,预计今年9月主体结构封顶,明年建成竣工。在规划蓝图中,它将成为一个激扬智慧、交流创新、共享包容的“知识交流共同体”,一个市民乐享其中的“书房、客厅、工作室”,一个培育和提升广大读者人文涵养、艺术修养、信息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的公共空间。
技术引领
攻克清水混凝土施工难关
上海图书馆东馆项目四个核心筒东西两侧剪力墙及主楼、部分裙房区域圆柱均为清水混凝土结构,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其中圆柱内置劲性结构,且四周存在外伸钢牛腿,给绑扎钢筋、模板合模、混凝土浇筑均带来极大困难,为此,项目部成立由技术部门牵头的清水混凝土施工管理小组,自2017年开始就先后于外借场地及施工现场策划4次清水混凝土小样试验,尝试多种不同模板体系及施工工艺,并在1号核心筒B1框进行实体试验,最终收获令人满意的实验成果。后续施工中,项目部在实地考察供应商加工场地、确保混凝土原材料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对进场的每车混凝土均做好坍落度与扩展度试验、核对随车配合比清单,严格执行不合格品退场程序,确保到场混凝土各项指标100%满足要求。同时管理小组通过与设计方研讨分析,持续优化钢筋构造、降低混凝土浇筑难度,逐步化解内置劲性结构及外伸钢牛腿的节点难题。
智慧引领
打造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项目部建立了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再到运维阶段的全周期BIM应用体系,编制项目《BIM建模标准》《BIM管理方案》两套规范文件,用信息技术全方位指导施工总体流程。除常规的碰撞检测、深化设计外,项目BIM团队还进行4D模拟、施工工况模拟、工作量计算及VR幕墙模拟、装饰模拟等技术应用,基于BIM的数字化策划显著改善施工部署和工序搭接,VR技术提供多角度方案效果,更有效减少效果制作等方面的时间和费用支出。
作为一个造型独特、工厂化、预制化构件为主体的建筑,项目部不断提高施工精度与施工管理要求,应用集团的“云建造”平台和四建集团自主研发的“智慧建筑管理平台”,对全过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文档进行管控,实现统一管理、流程控制及数据整合,并利用移动端及电脑端实时完成巡检、验收、开单整改等日常管理工作,全面助推管理水平的升级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在无人机、3D扫描、二维码运用等数字化手段的助持下,数控精确加工,现场精确定位,工程节点质量精确实现。
文明引领
打造“明星工地”示范品牌
该项目地处浦东新区核心区域,项目部自开工就明确了创上海市重大工程文明升级示范工地的文明目标,精心策划、合理场布,分阶段将各项安全文明措施落到实处。利用现场围挡、防护棚等安装防尘降温喷淋,配置新能源洒水车、可移动式炮雾机,安装扬尘监控系统进行实施监测。现场运用全天候无死角视频监控系统及人脸识别电子门禁系统,全面实现实名制管理;采用自动识别车辆系统,科学管理进出车辆。设置安全体验区、搭设实时视频安全晨会讲评台,从每日教育和感官体验入手着力提升建设者的安全意识,全面执行集团安全生产“十条指令”要求。
项目部在施工中应用光伏发电、三银low-E镀膜玻璃、冰蓄冷等多项节能技术;建立施工用水循环系统,设立雨水收集水箱及污水三级沉淀池,用于车辆冲洗、现场洒水和养护;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路灯大量节约能源消耗。地下清障与打桩相结合、全部箍筋外加工、结构模板使用定型化抱箍等措施的使用,节约了资金、人力和物资,项目获评市绿色施工样板工程。